全国招生 北京就业
北京物资学院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北京经济学院物资管理系,1980年独立建校,成为一所以培养物资管理及相关领域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2001年在全国首家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几十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骨干、多学科发展、物流专业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高等院校。
学校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地处自古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源头,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紧临京通快速路出口,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校园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被北京市授予“文明校园”和“花园式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67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350多名,正副教授近150名;在校本科6100多人,硕士研究生350多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150多人,留学生100多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人。
学校设立3个二级学院、4个系,分别是经济学院、物流学院、信息学院、劳动人事系、会计系、外语系和法政系,另设有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5个硕士点是:产业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劳动经济学、物流工程。另外,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
学校图书馆藏有国内外经济管理方面的专著、译著、工具书、教材、资料50万余册,订有中外期刊杂志900余种,拥有丰富的电子期刊和数字图书资源,并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学校建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市现代物流研究基地;建有以物流管理为代表的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代表的北京重点建设学科和以《物流学概论》为代表的一批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主办的《中国流通经济》杂志是中国市场学会会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学术研究不断创新,科研成果丰富。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共出版专著、译著、教材近400多种,发表论文3000多篇。“八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及部委、省(市)级课题83项,有4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部级奖,有的已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由我校承担的“863”高科技项目“商品流通智能化综合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位于国际先进行列。“小城镇现代流通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03年获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我校参与主办的“中国物流在线”已基本建成,在国内专业网中具有重要影响。崔介何,龚树生教授主编的《北京物流蓝皮书》填补了北京物流研究的一项空白。
学校从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产业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劳动经济学、物流工程等5个专业。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我校在物流管理、流通经济、金融期货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办学特色。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利用地处北京,与国家级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聘请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证监会以及银行、证券公司等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导师,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所设的专业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高新科技产业、金融机构、大型国企以及科研院所。
学校重视与国外教育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已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提倡求真笃实、科学严谨的学风和教风,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特色的大学文化。
古韵今风相辉映,文脉相承育新人。座落于京郊古运河源头的朝气蓬勃的北京物资学院处处呈献新气象,正实现着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接收推荐免试生
欢迎国内重点大学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事宜。(2008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具体办法)按住ctrl并单击鼠标以跟踪链接)
二、报考专业
(1)产业经济学专业设有五个研究方向:流通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理论研究、金融研究、证券期货、国际贸易。
(2)劳动经济学专业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
(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有三个研究方向:流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
(4)企业管理专业设有五个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报考条件
(一)一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